无障碍版 全站搜索:
议政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 议政成果

关于加强统筹建管并举深入推进佛山城市交通高品质发展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16-10-24 信息来源:市政协 分享至:

20161024日市政协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通过)

   

  为促进我市城市交通高品质发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5~9月,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就《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报告》。1017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讨论。在此基础上,1024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对此进行专题议政。

  会议充分肯定调研组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及其调研成果。会议认为,2013年,《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正式公布实施,其对我市交通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城市交通发展。但我市城市交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照《交通白皮书》提出的发展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主要原因有: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实、交通建设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供需矛盾日趋严重、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未能同步协调推进等。

  会议认为,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制约,佛山城市交通发展要抓住十三五城市转型的机遇,切实实现交通发展由需求追逐向需求引导的价值观与思路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共资源公平高效的分配机制;坚持综合治理,治标治本相结合,采取设施建设、组织优化、管理提升等建管并举的多种手段;坚持适度超前,在财政可持续原则下,交通建设发展可适度超前于现有民众需求,提升交通公共服务品质;坚持智慧管理,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应用,不断推进佛山城市交通高品质发展。为此,建议:

  一、建立完善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推进机制。一是完善全市交通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建议以综合交通决策委员会为基础,继续完善其职能,协调全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工作,实现对全市交通的综合协调治理;形成常态化交通议题讨论制度;审议区域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等多规划协调统一的问题;增强高位规划落实的监督力度。二是强化《交通白皮书》的完善与落实机制。以《交通年度报告和年度发展计划》为抓手,推动《交通白皮书》的滚动落实;加强与各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就本年度拟纳入《交通年度报告和年度发展计划》的项目作深入沟通,力争将各区、各部门年度交通建设管理项目全部纳入本年度实施工作计划;完善实施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进度,准确掌握资金、用地指标使用情况,对于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和行动举措;加强任务督办力度,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二、强化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是推进大容量公共交通走廊与城市协调发展。在区域层面,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走廊,加强佛山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特别是推进佛山西站综合枢纽建设,形成广佛都市圈国家级铁路枢纽体系,加快构建城际轨道综合客运枢纽,形成佛山市区域性门户节点,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市域层面,加快城市组团间轨道交通或新交通系统建设,进一步梳理轨道系统功能层次,可考虑将地铁系统区分为地铁快线和普通线,同时,充分利用建设交通通道、枢纽的契机,加强佛山五区之间跨行政区的用地整合与协调发展,严格控制关键交通走廊与枢纽用地空间,引导城市发展结构布局模式,促进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在片区层面,坚持把TOD作为城市发展关键策略,以枢纽站为中心带动周边区域高效集约利用,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对旧区实行有机更新,鼓励土地混合布局和新区公共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二是推进快速路走廊与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高快速路建设,保证各区便捷畅达的客货运交通联系;依托快速路走廊巨大的交通通达性优势,合理安排沿线及周边片区城市开发,优化控制沿线开发性质与强度,推进产业功能升级和综合功能完善;在交通集聚的关键交通走廊,推动城市道路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复合型交通走廊,按照公交+慢行优先的理念,协调配置各类交通方式的路权资源,促进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协调发展。

  三、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一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建议按照中心有效屏蔽、绿色方式引导、快慢速度分离、长短距离分离的基本思路,在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外围构筑快速环路,快速疏散对外交通;加快推进魁奇路快速化工程改造和禅西大道南北延线建设,构建中心城区田字形快速出行体系;推进雾岗路南延线、文华路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同济路西延等道路建设。二是加强交通换乘系统建设。加强公路客运枢纽与高铁、城际轨道站、城市轨道站的融合,重点构建公路、轨道复合型现代化枢纽;优化公共交通接驳设施布局,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以及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的一体化衔接设计;通过适当降低中心区内交通枢纽的配建停车泊位数量、对周边道路实行限行、限停等管理措施,以及在外围地区设置“P+R”换乘设施,鼓励市民更多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三是加强公交设施与公共停车场建设。要保障公交场站、公交枢纽等配套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在各层次规划中对公交设施用地进行优先保障与储备控制;鼓励发展停车产业,鼓励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进行挖潜,优化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倡导共享停车,推广分时、错时停车;加大对配建停车场私自改作他用的查处整改力度。四是加强慢行系统建设。围绕交通枢纽打造立体多层连廊,通过发达的现代步行系统连接周边建筑,打造立体拓展的城市街区;通过点轴结合,将公园、绿地、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慢行系统的一部分,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重要慢行核心带。五是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交通建设项目周边有升值潜力的土地资源,以及相应的加油站、加气站、广告位等资源,进行市场化、资本化运作,大力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财政投入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机制。

  四、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一是加强交通流组织管理。尽快改造主要拥堵路段,加强对主要商圈路网的交通组织与管理,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提升交通管理队伍保障水平。二是积极推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建议结合佛山实际研究交通需求管理的总体应对策略,并以停车政策、局部路段限行等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方向。三是规范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建议制定《佛山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在有条件的路段,积极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地下管廊,严格查处牌、杆、摊、亭、栏、桶、箱等违规占道行为,加强城市道路标识一体化建设。

  五、统筹推进智能交通建设。一是搭建更高层次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联合各区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全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智能交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二是搭建统一的数据分析中心。建议进一步强化佛山市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的职能,委托本地交通专业研究机构长期跟踪服务,搭建数据分析中心;制定智能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关联部门共享的数据目录,实现统一数据接口;建立区级与市级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与规范,保障信息的共享与设备的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安排智能交通建设资金。应在统一建设标准体系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全市交通科技的基本资料,对全市交通科技装备建设进行整体考虑,分期、分批落实资金建设,统一配置、管理,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归口管理,避免重复建设。

   

附件:加强统筹 建管并举 深入推进佛山城市交通高品质发展——《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新闻
视频推荐
  •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网上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