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
姓名:曾小明
职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
关注领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现代产业园区建设
主要提案:《关于加强统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建议》
从三尺讲台,到政协履职的舞台,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曾小明用行动诠释着变与不变。
结合专业所长,他在城市规划、交通发展等领域积极建言,并积极推动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围绕佛山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他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高标准产业园区的建设。
“为政府献策、为人民发声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作为三届“老委员”,曾小明认为,教师和政协委员尽管角色不同,但奉献、情怀、责任这三个关键词却是两个不同身份的相同标签。正如他常常教导学生“把每一件小事当伟大的事情来做,人生会充满幸福感”,曾小明希望继续将研究成果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
深耕交通规划
建言新能源充电桩建设
作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教学和科研是曾小明的日常工作。因为专业领域是城市交通规划,他长期关注佛山交通和规划的课题,并由此延伸到产业、文化、民生各领域开展研究。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曾小明在上述各个领域提交了30多份提案,其中,多份提案成为市领导督办案和政协优秀提案。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催生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庞大需求。为此,曾小明提交了《关于加强住宅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管理的建议》。
曾小明观察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产品品质、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有待提升之处,而由于利益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小区物业尚缺乏为用户管理充电桩的积极性。
“各小区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尤其是对于大部分老旧小区。”曾小明建议,应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管理模式,由政府部门协调相关充电桩建设管理企业,规模化推进居民小区私人建设和使用充电桩。
比如,由相关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招标选择若干有相应技术、经验和实力的运营公司,负责辖区内若干个居民小区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业务。变零散的居民个别安装为有组织、有责任主体的企业行为。再如,通过有实力的运营公司对充电桩产品进行总体质量管控,可以先行制定企业标准以弥补标准化的缺口,进而形成行业标准。对于充电桩产品可以集中采购,避免品牌杂乱、质量差的情况发生。
聚焦产城大计
在产业园描绘智造蓝图
围绕当前佛山“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中心工作,今年,曾小明特别关注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在人才、科技、政策等各环节,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助推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是我国机器人产品生产和集成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所在。”曾小明认为,近年来,佛山对内大力推广应用机器人,对外加强招商引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缺乏研发和应用人才、技改和研发资金压力大,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一座城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多是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突围的。曾小明也提出,为促进机器人产业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组建和推动行业协会,引导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产品差异化发展和应用协同,打破企业独立封闭研发产品、同一技术重复研发的现状,从而避免同质竞争,建立研发、生产、集成和服务分工合作、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以战新产业为引领,佛山对园区载体的建设愈发重视,筑巢引凤。
“当前,佛山的产业园区还存在产城发展融合度低、土地利用率较低、产业不够清晰的问题。”对此,曾小明提出《关于加强统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建议》,建言“产城园城”融合发展、大中小微企业产业协同,同时发挥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统筹现代主题园区建设。例如,为吸引高端人才和资源落户,应尽快推动“园村、园镇”传统模式向“产城、园城”的现代模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