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主席会议通过)
2012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一届市政协的开局之年。市政协要进一步增加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为推进“民富市强、幸福佛山”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此,今年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发挥政协党组和机关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与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及市“两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好政协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市政协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市委、市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为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奠定思想基础。
二、切实推进民主政治进程
按照《中共佛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的意见》的要求,运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会议等多种协商形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民意支持。将专题协商、重点协商、对口协商和整体协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完善协商议政格局,规范协商程序,完善协商形式,扩大协商内容,提高协商质量,促进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特邀监督员、监察员队伍建设,积极参与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活动,切实发挥政协委员在行风评议、行政执法监督、廉政勤政建设和专项检查中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界别民意的代表作用,继续开办“两会热线”,组织政协委员、市民群众与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使人民政协成为舒缓民意、表达民愿、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载体,拓展民主监督平台,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
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氛围,坚持市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制度,健全市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的联席会议制度,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利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提案、信息等多种方式参政议政。加强各专委会与有关民主党派在工作上的联系和合作。积极探索市民代表有序参与政协活动的有效方式。
三、切实开展调研议政和委员视察
紧紧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选择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议政。拟就佛山企业发展转型、民营医院建设、各门类文化艺术发展等专题,组织由市政协领导牵头,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和专家学者参与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召开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进行专题议政,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出具有可行性、建设性的意见。
以各专委会为基础单位,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委员围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三打两建”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双转移”产业园区建设、台资企业发展等经济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开展视察,通过现场视察和座谈交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和完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提案和信息工作水平
依照《佛山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试行)》和《佛山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要求,不断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提高提案的采纳率、落实率和满意率,充分发挥提案对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作用。坚持重点提案督办制度,选定若干个有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重点提案,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选择牵头督办,提高重点提案督办的实效。
充分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动态,广泛调动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专委会、五区政协、特约信息员、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及时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信息精品度,增强信息的时效和实效。
五、密切与市党政班子和其他机构以及各级政协的联系交流
坚持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坚持市政协主要领导和秘书长与党政主要领导及秘书长沟通协调机制;巩固与全国政协、广东省政协已经建立起的良好沟通机制,主动争取工作指导和支持;建立起市政协与市人大、市纪委、市“两院”、驻禅部队的沟通联系机制;搭建起市政协与各区党政机关以及各专委会与市直部门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平台。
认真做好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来我市考察、调研、检查等有关工作。组织好在我市的省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认真配合省政协搞好“政协杯”台球赛、“四洲杯”粤曲演唱大赛、青少年书法大赛等有关活动,组队参加省政协举办的乒乓球赛、高尔夫球赛。加强与省内外兄弟政协的横向交流,积极做好兄弟省市政协来访团组的接待工作,宣传佛山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努力推动佛山与有关城市的合作发展。
加强与五区政协的联系和沟通,坚持市、区两级政协主席、秘书长联系会议制度和提案、信息会议制度,加强各专委会、办公室与五区政协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系,根据工作需要,联合五区政协开展调研视察,促进市、区两级政协工作的整体发展。
加强与各社会团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市政协联谊大厦这个阵地和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六、密切与港澳地区政协委员和民间社团的联系交往,积极开展对台工作
组织好港澳委员到内地参观考察,为他们知情问政和开展招商引资、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定期召开港澳委员座谈会,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情况。走访港澳委员在我市开办的企业,深入了解港澳委员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拜访佛山及五区港澳社团,特别要注重对第二代、第三代港澳人士开展工作、施加影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积极为他们投资、兴办公益事业牵线搭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港澳繁荣稳定。充分利用佛山市政协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这一平台,开展更加广泛的联谊交流活动。加强与台湾高雄议会及有关社团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关心我市台资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七、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按照公道透明、互相尊重、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原则,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把政协领导班子打造成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能干事、干成事的班子,融洽和谐的班子。认真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的意见。认真落实《政协佛山市委员会关于规范市政协委员参加会议活动的规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调动委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政协常委专题议政会议、全会期间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等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协科学履职水平。举办新委员培训班,并选派部分委员骨干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和高校举办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委员的整体水平。
八、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和效能
继续开展政协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品德教育,培养机关干部主人翁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加强机关干部培训、考核、使用力度,强化机关干部的创新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机关工作和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积极探索设立政协界别代表、拓宽与界别委员联系互动的机制;进一步为政协委员表达意愿、反映诉求、建言献策、调研议政创新工作方式,搭建联络平台,拓展联系渠道。把政协门户网站、政协提案系统、政协信息和社情民意系统、OA智能办公平台、内网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增加栏目,把政协网站办成一个领导关注、能随时收集委员意见和建议、社会各界喜欢点击、机关干部办公必备的一个多媒体的智能平台,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政协全会,成为委员之家。整合现有的文化艺术娱乐设施,增加对政协委员的开放度,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专项活动,打造良好的文化艺术交流阵地。
九、抓好政协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与市内外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切实加强政协宣传工作。在做好常规活动宣传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好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集中报道。充分利用政协门户网站和《佛山政协》会刊两个平台,通过增加栏目、扩充内涵,提高可读性,增加点击率和发行量,加大对政协工作和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