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佛山文艺事业的建议
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繁荣和发展佛山文艺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佛山文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市文艺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与我市经济实力相比,也显得很不协调。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佛山文艺事业,将佛山打造成岭南文化名城,让更多名人名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佛山文艺存在的问题
(一)文艺活动缺乏品牌
文艺活动形成品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如南宁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艺术节,炫丽的文化活动、隆重的经贸活动、多彩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品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而佛山目前仍然缺乏具有长久生命力、具有国际影响和品牌效应的文艺活动。尽管佛山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型文化活动,但却没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没有产生持久、广泛的影响。
(二)文艺创作缺乏精品
近年来,我市精品创作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缺乏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的精品力作。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为例,在第六届评选中,韶关有5件作品获奖,惠州有4件作品获奖,中山、珠海各有3件作品获奖,梅州、汕头各有2件作品获奖,而我市只有1件作品获奖。在第七届评选中,惠州、肇庆各有5件作品获奖,我市有4件作品获奖,虽有进步,但跟兄弟市相比还是有差距。此外惠州连续四届获优秀组织工作奖,我市只在第七届获组织工作奖。
(三)文艺人才严重流失
由于缺乏有效的文艺激励机制,佛山近几年不但没有引进过具有艺术专业高级职称的文艺人才,反而有不少具有艺术创作实力的艺术家流失到外地或者改行,使本来属于我市强项的绘画、雕塑、音乐、儿童文学、书法研究等领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东莞、珠海、中山、梅州、韶关等市则通过激励机制,聚集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为催生优秀的文艺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繁荣发展佛山文艺事业的建议
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文艺事业,对今后佛山文艺工作建议如下:
(一)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文艺活动品牌
我们应围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配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举办一系列有影响的主题文艺活动,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我们要在过去开展的文艺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着力打造几个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常设性品牌文艺活动。各区、各文艺团体也要根据各自的优势,突出文艺活动的鲜明特色,做到一区一品牌、一协会一品牌。各镇街的文艺活动要结合地方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开展,在突出地方特色,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上做文章,突出基层群众的参与性与娱乐性。
要充分利用佛山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的地缘、亲缘、血缘、语缘优势,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对外文艺交流,组织具有佛山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赴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展览、演出,为打造本土文艺活动品牌积累经验。同时,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及公开招标等方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艺术精品到我市演出、展出,带动繁荣我市高雅艺术市场,使我市成为高雅艺术演出、展示、交流的聚集地,提高我市文艺活动的水平和档次,为进一步打造本土文艺品牌营造良好氛围。
(二)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文艺精品迭出
一是设立“佛山市文艺创作精品战略专项资金”。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佛山市文艺创作精品战略专项资金”,以确保精品战略的实施。
二是大力扶持文艺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大对文艺基层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改善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工作条件,解决其办公场地问题和必要的经费问题;协助争取解决部分区文联的编制问题,使其工作有专人负责开展;进一步加强镇街文联、企业文联的建设,关注和扶持民间合唱团、剧团、交响乐团等群众文艺团体,为他们建立参与文艺活动及文艺创作的平台,进一步活跃群众文艺生活,增强城乡文化氛围,为实施精品战略夯实基础。
三是将文艺创作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创作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目前,我市正在致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创意产业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文艺创作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艺创作繁荣了,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展。要正确处理繁荣文艺创作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通过两者的结合,带动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发展。
四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打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统一的文艺精品。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佛山孕育了粤剧、陶塑、秋色等富有浓厚岭南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集、整理、研究传统民间艺术,编辑出版“佛山民间艺术丛书”,摄制佛山民间艺术系列电视专题片。鼓励文艺家在创作中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吸收民间艺术营养,形成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结合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吸收现代都市时尚艺术的精华,敢于突破陈规,增添佛山文化的时代色彩和创新能力,创作出追求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统一的文艺精品。
(三)实施人才战略,营造文艺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大文艺家是繁荣文艺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的主要力量。必须切实增强人才意识,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
一要创造有利于文艺名家干事创业的条件,聚集市内外文艺人才,特别是一些艺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适应我市文艺事业发展的大师级文艺名人。根据每年的具体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设立全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规划,通过重点项目的艺术生产凝聚人才,提高水平。在适当的时候组建佛山书画研究院,将其打造为文联的优势艺术门类。
二要尊重本土文艺人才,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议组建佛山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把我市在电视、广播方面雄厚的技术力量与我市优秀编剧、演艺人才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电影、电视剧(片)、广播剧的优势,以实现劣势领域的突破。要改善本土文艺人才的创作、经营条件,尤其要针对民间文艺人才的特殊性,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进行职称评定,为其创作提供一定的政府津贴,发挥他们建设岭南文化名城的重要作用。
三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佛山成为文艺新人的成名之地,增强佛山文艺事业的生机与活力。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青少年文艺人才培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佛山市文化艺术培训学校;要通过举办各类文艺赛事、文艺节庆,搭建有利于文艺新秀不断涌现的平台;要为崭露头角的青少年文艺家举办作品研讨会,运用文艺评论的手段,帮助他们迅速提高创作水平;要积极争取设立具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的佛山市文学艺术政府奖,鼓励和引导青少年文艺家成长;要在重点题材申报、评奖、组织深入生活等方面向青少年文艺人才倾斜,给他们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