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全站搜索:
十届四次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大会发言:关于更科学地推进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0-08-02 信息来源:市政协 分享至:

关于更科学地推进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思考

民革佛山市委会

 

改革开放30年来,佛山的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742.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5.55亿元,占比2.01%;第二产业产值3061.23亿元,占比64.55%;第三产业产值1585.78亿元,占比33.44%。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佛山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GDP增加值中的绝大部分靠增加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拉动,产业规模虽然庞大,但产业层次不高。

佛山经济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的增长,并保持在广东省和全国排头兵的地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制度变迁有两种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当然可以由市场和企业自发地完成,即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是一个渐进的、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容易使得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而如果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其他微观经济主体配合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即进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就可以获得快速的、持续的原动力,但也容易因为主观因素过多而脱离市场,造成一定的经济风险。要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科学地推进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我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我市虽号称制造业大市,但其产业是通过“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以一般的制造和加工组装为主,进入门槛低,产业层次不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也很低。企业多属“微利”型,为了维持生存,只能不断地扩充产能,维持获利。一旦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售成长停滞,企业立即陷入经营危机。

(二)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大,外资结构与质量有待改善。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竞争力不强,这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受到很大的掣肘。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看,以港台企业为主,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缺乏长远规划、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较大等问题。

(三)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来看,我市显然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但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小。第二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相对滞后反过来会阻碍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体系还较为单薄,主要还是一些传统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内部也多为传统服务业,缺乏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未能满足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

(四)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市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6000余家, 9成以上都是小企业,其中不乏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这9成的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却不足1/10。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企业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竞相仿冒,产品技术含量低下,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科技进步滞后,核心问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佛山的几大支柱产业主要是产业规模上的相对优势,没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或被外方所控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而导致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小,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人才储备上都不足以支撑其创新活动;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三是佛山乃至广东全省的风险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风投的缺失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短板;四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显得不够。

(六)产业发展中“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市的几大支柱产业如陶瓷、纺织、铝型材、食品饮料、塑料、家电等,都属于传统产业,其对环境的污染较大。近几年虽然关停了一些污染特别严重的小企业,但整体上看,“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

二、更科学地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原则。佛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首要目标,是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同时,也要兼顾就业、保障财政收入、防止产业空心化等其他目标。

(二)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定位。与广州、深圳等地区不同,佛山应该以工业立市,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第二产业始终是发展的方向,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至少应该占据GDP的半壁江山。但具体到各区则应有所不同,禅桂是佛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应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贸易、会展、物流、文化传媒、旅游酒店、信息、零售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再辅之以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而南海、顺德、高明、三水等四区,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适当兼顾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产业升级和产业补短的关系。佛山大多数产业都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为了保证就业,当前还应该大力发展这些产业,但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另外,佛山的产业结构稍显失衡,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较少,因此要求产业补短,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并适当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产业。

(四)以区域分工为前提实行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并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增量调节和存量调节,增量调节通过投入和产出的增长速度调节,而存量调节则通过资源的流动和再配置进行调节。增量调节通过财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需要补短的产业,而存量调节则应积极引导行业内企业的兼并重组。不管是增量调节还是存量调节,都应在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的框架内进行,即以区域分工为前提。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淘汰污染和能耗大的中小企业。要坚决淘汰污染和能耗大的中小企业,同时把关停和“三旧”改造结合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政府对于一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应该在土地、用电、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扶持它们成长为龙头企业。同时,应出台政策,引导行业内的兼并重组,使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对于龙头企业,还应该鼓励它们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来发展壮大。

(三)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佛山引进高质量的外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苦于本国市场需求的萎缩,急需对外投资。佛山应加大对这部分外资的引进力度,这需要政府和各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协助。在引资过程中,对一些技术低、设备落后、污染大的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则应予以限制。同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契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于一些人才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要多方面激发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比如政府可以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对其进行扶持,并出台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给予严格的保护。引导企业加大RD经费的支出,引进风投资本,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他们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

(五)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配置作用。佛山的金融资源丰富、居民储蓄存款高,应特别重视金融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作用。一是合理投放信贷资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调整三次产业中的信贷资金倾斜程度,适当增加对第一、三产业的信贷投入;同时调整第二产业中信贷资金的结构分布。二是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环保、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充分利用财政杠杆撬动信贷投放,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提供财政贴息等财政支持手段,促进金融资源的结构性调整。三是优化金融行业结构,大力推动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业的发展。四是拓展金融市场及业务,加快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五是支持我市企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业务的发展。

(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作为政府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在综合考虑分析全国人才结构分布的基础上,为企业搭建引进省外甚至国外紧缺急需人才的桥梁,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突破人才瓶颈。

 

(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会副主委 黄耀丽)

 

相关新闻
视频推荐
  •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网上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