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全站搜索:
十届四次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大会发言:关于大力扶持迳口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0-08-02 信息来源:市政协 分享至:

关于大力扶持迳口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佛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迳口华侨农场是以越南当局排华为背景,为安置归国难侨,1978年在原国营迳口农场创建起来的,现有归侨和侨眷2614人。迳口华侨农场自197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四次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在全国进一步深化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发展的推动下,迳口华侨农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完成了迳口华侨农场与三水大塘镇六和村委会合并设置南山镇的体制改革任务。通过场改镇,迳口华侨农场实施镇级政权管理、融入地方发展,改变了华侨农场封闭式管理的状况。目前华侨农场的行政、事业、企业管理体制清晰、关系理顺,华侨农场的危房改造、土地确权登记、社保、金融债务处置、基础设施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定位为发展农业产业、观光旅游业,产业发展从输血型变革为造血型,意味着迳口华侨农场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迳口华侨农场“三融入”改革发展虽然走在全省的前列,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迳口华侨农场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是佛山市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方。当前迳口华侨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紧缺。虽然在市、区政府帮助下,目前农场正努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但要在限期内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交、完善侨房改造的目标,资金还比较紧缺。二是招商环境不理想。由于农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比较难吸引投资者去投资。三是侨房改造建设政策支持不足。虽然今年年底有望解决345户第一代归难侨最初入境安置户,但农场还没有经济能力解决尚住在危房中的346第一代归难侨新分户,资金缺口3500多万元,农场归难侨的自建房和公建房的土地划拨和办证问题,现还暂时未能完善有关手续。由于华侨农场的自建房和公建房的土地使用缺少政策倾斜,影响了侨房改造建设的进度。四是相当部分归侨的收入偏低,生活条件较差。

深化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支持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鼓励涉侨部门通过整合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侨务系统当前重要工作之一。为更好地扶持华侨农场经济发展,建议:

(一)以“双万活动”为动力,加大扶持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的力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帮助侨胞实现关心家乡、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国务院侨办、农业部联合启动实施“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简称为“双万活动”)。佛山开展“双万活动”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还要将“双万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密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佛山海外侨胞众多、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性高的优势以及侨资台资企业众多、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社团组织、侨台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扶贫济困,助推华侨农场建设。结合当前华侨农场实际,可发动侨胞从三个方面加以支持:一是捐资作为政府投入的有益补充,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工程;二是投资兴办实业,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富民产业;三是科技扶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经济收入。

  (二)利用外事侨务资源,发挥侨力资源优势,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佛山是广东著名的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华人有73万人,新侨民8万多人,分布在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侨胞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资源,他们希望以多种形式支持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佛山经济和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也为华侨华人人才发展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涉侨部门要在广泛了解海内外侨胞、社团、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和方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华侨农场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帮扶项目、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有关信息,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衔接,注意与海外侨胞在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接,努力做好牵线搭桥和跟踪服务,让海内外侨胞对家乡、对社会的爱心得到充分表达,吸引他们加入到迳口华侨农场经济建设队伍中来。

(三)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共同创建具有观光旅游功能的华侨农场。开发建设第三产业是迳口发展战略目标。目前迳口的九道谷漂流、十里水果长廊、龙形拳会馆、知青会馆等文化旅游景点,在珠三角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迳口侨场第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包括漫江茶园文化区、宝盈东南业风情区、南丹山原生态休闲度假区、东洲围万亩观光农业园等。为鼓励迳口发挥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涉侨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优先纳入当地政府相关规划,搭建投资创业致富平台,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和海外侨胞的优势,共同推进第三产业深化发展。

(四)拓展扶贫方式,探索发展的新亮点。迳口华侨农场,以引入公司制发展模式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土地承包者有效地联系起来,把分散经营的侨场职工、农民有序地引入到产业化上来,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了农户发展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已被实践证明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海外侨胞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专长,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扩大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民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高新科技的加工基地,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实现与国内及国际市场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归难侨家庭经济收入,为归难侨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变“输血”为“造血”,使扶贫从“填肚子”转到“治根子”。

(五)加强资金扶持。建议佛山市政府、三水区政府把迳口华侨农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建议市政府给予解决扶持资金2000万元,三水区政府给予解决扶持资金1000万元,余下缺口资金由市、区涉侨部门和迳口农场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社会热心人士捐赠。

相关新闻
视频推荐
  •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
  •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2012全国两会明起拉开帷幕
网上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