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市长朱伟率领6位副市长及19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听取委员发言并进行回应。
大会发言分两部分,首先是主题发言,来自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市知联会的12个单位,重点围绕推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帮扶困难职工等佛山社会经济发展热点,提出意见建议。随后是即席发言,10名委员成功突围,获得即席发言机会。他们所关注的话题涵盖环境保护、文化、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
把三龙湾打造成“独角兽”的乐园
“佛山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赢得先机和主动,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重视‘独角兽’公司的培育和引进。”市政协常委张枫作了题为《把三龙湾打造成“独角兽”的乐园》的发言。她建议,可以通过强化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完善等手段来强化激励机制的建设;另外,佛山还可以打造研发与服务平台来降低“独角兽”企业的交易成本。
回应
市长朱伟:
我们希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在加强市级统筹、加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列。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方面下功夫,主要是要吸引全世界各地的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到这里,吸引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创新项目、产业项目集聚到这里发展,这中间免不了要发展一批“独角兽“企业。
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佛山外贸综合服务业发展
吕惠聪委员发言时指出,目前佛山的外贸综合服务业在不断成长,但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外贸综合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引入外地外贸综合服务业作用值得商榷。“佛山有近40万家中小企业。”吕惠聪呼吁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建议以实举措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享受好扶持,以优服务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断强筋健骨,例如,制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挥增信作用。
回应
副市长谭萍:
接下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将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下一轮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将以市场采购、争取综合保税区、智慧码头、电子口岸建设为抓手等措施来切实地为外贸综合服务业提供强有力支持。最后,市委市政府考虑以国资为引领、数字政府建设等机制体制创新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培育本土的外贸综合服务业龙头企业。
以品质革命创新力量推动质量佛山建设
吴启超委员表示,佛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佛山在推进品质革命中还存在一些共性的瓶颈制约,如佛山中小企业技术与品质趋同化严重、科技创新体系能力不足、品牌建设落后于品质提升等。对此他建议,推出品质标杆行动计划,打造“质造强市”;开展全球对标、品牌闯关行动,打造品牌强市;通过信息化监管、检测、评价等方式倒逼产品品质提升;打造品质导向型的人才服务体系,树立“制造业人才之都”品牌。
回应
市长朱伟:
我们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就是要提高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
佛山以制造业立市,也是制造业强市,制造业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制造业强佛山就强,但是现在佛山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质量方面,跟一流的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相比,产品质量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市政府近几年抓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拿出了专门的财政资金扶持工业产品质量提升。
整合高铁和高校资源助力佛高区发展
严俊委员指出,佛山高新区内有很好的高铁和高校资源,但三者没有形成组合效应。他建议佛山高新区要对标先进地区,设立“佛山西部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出佛山“一环创新圈”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媲美的高质量试验田。再者,充分发挥高铁效应,助力佛山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助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回应
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家华:
接下来,佛高区的工作要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总目标,发挥好创新发展示范区的作用;将启动核心园区的规划修编,提升核心园区的整体形象;重点打造占地1千亩的创新孵化平台,包括人才公寓。此外,争取拓展佛山市高新区的范围,这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协调。
【生态文明】
全面推进佛山土壤污染防治
市政协常委陈建良发言时指出,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佛山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为此,九三学社佛山市委会建议,建立佛山土壤污染防治联合监管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拓宽土壤数据获取渠道。同时,落实管控措施,制定土壤治理与修复规划,建立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另外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强化执法监管。将土壤污染防治列入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
回应
副市长许国:
接下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从三个角度进行治理。首先是修复排查和防治保护相结合。其次是监管和严惩相结合,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防治系统,对污染事件进行严厉处罚。最后是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使用相结合。
推进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治协作
市政协常委叶树林发言表示,目前佛山在水环境治理上存在着联防联治上缺乏强有力的统筹;水质改善与治理工程建设系统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为此,佛山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议,要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新常态;加强规划引领,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水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治协作;推动地方立法,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回应
副市长赵海:
佛山的治水经验是四源共治。首先从工业源入手,今年佛山会对村级工业园治理有更大的力度,其次是对生活源的治理,今年佛山将推动100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预计到2020年佛山水环境会有很大改善,再次是农业源的治理,接下来会扩大禁养区的范围,最后是河流本身内生源,通过截污、清淤来实现治理。
【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
谢伟松委员在发言中指出,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示范精品,仍存在土地难题、农民主体权益难保、农业特色不够鲜明、科技人才文化支撑不足的问题。对此,他建议,要通过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为田园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强生态与业态融合建设;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科普基地、文化艺术、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田园地产等内容完美融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回应
副市长乔羽:
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二元综合体是相当好的途径。接下来,我市将找准问题来制定政策;坚定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载体建设;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水平,积极开展提名田园综合体的申报工作。
【学前教育】
应出台社区早期教养政策法规
“社区0-3岁婴幼儿教养支持中心的建设项目是我市儿童发展规划的重大的实施项目之一,发展儿童早期教育,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索琴委员建议政府应出台社区早期教养政策法规,支持社区公共早期教养中心建立运行,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保证各区社区早期教养顺利开展。另外,她还建议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早期教养服务质量。
回应
市长朱伟:
针对目前佛山学前教育学位不足、供需矛盾、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佛山将在三年内新增5.5万个学前教育的学位,计划于明年完成。此外,我们提出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分类扶持政策,并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
即席发言
黄漱流委员:尽快建立农村小微水体长效治理机制
首位获得发言机会的是政协委员黄漱流,他呼吁佛山急需尽快建立农村小微水体长效治理机制。他建议,佛山农村建立保护保留小微水体机制,同时要加大排污管道的建设力度,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此外还要发展农村生态农业,鼓励农村发展循环经济。
何珧委员:加强管理促进街头文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文化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头文化的发展。何珧建议市管理者应该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给予街头艺人充分尊重和发展平台。另外,街头文化还牵涉到市容、环保、安全等环节,建议多部门不断优化细化管理方法,促进街头文化发展。
潘成森委员:加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促进小区和谐发展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不科学,引起小区业主矛盾,潘成森希望佛山能重新划分物业管理区域。他建议,多种物业类型共存的小区可以不按建设范围划分,允许按物业类型重新划分物业管理区域。
陈世楷委员:加强餐厨剩余物的处理
陈世楷表示,佛山餐厨剩余物的管理仍不完善,据其了解全市只有一间餐厨剩余物处理厂,因此他建议,要立法规,明确责任部门,并摸清辖区餐饮企业分布,掌握餐厨数量。其次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扶持餐厨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全链条监管保障餐厨剩余物合规处理。
林在进委员:加大内涝预警系统与市民的互动
佛山的雨量充沛,前期市政设施建设总体落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雨量大时会出现局部水浸街现象。林在进表示,应当加大相关设备软硬件的投入,并加大内涝预警系统与市民的互动,通过市民常用的信息化渠道进行充分传播。此外,还应增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互动,建立内涝预警的发布制度。
市长朱伟回应
我们将把大家的建议带回去好好思考,一一回应回复,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复。
朱伟还详细地向委员阐述佛山2019年重点工作思路,包括全力以赴稳增长,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力度,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等七项重点工作。
他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和各位政协委员,继续与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共同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
来源:珠江时报